各市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兰州新区组织部,省直各部门人事处(职改办),甘肃矿区、省属各企业集团人力资源部,中央在甘有关单位人事处(职改办):
为深入贯彻落实新一轮职称制度改革,现就做好2019年度全省职称评审工作的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坚持问题导向,以主题教育成效检验落实新一轮职称改革的成果
新一轮职称制度改革是党中央、省委确定的重点改革任务之一,我省新一轮职称改革的政策制度框架基本形成。特殊人才评价、县以下基层高级职称单独评审、职称信息系统建设、高校教师自主评审等重点突破任务已全面落地,“放管服”改革力度空前,职称评审收费等一批历史问题得到解决。但是,从2018年督察和实际掌握的情况看,全省职称改革队伍中还存在诸多问题。
一是对职称改革的大政方针政策,特别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评价工作的重要指示领会不深、把握不准、落实不够,对党中央和省委的职称政策还没有学懂弄通做实。二是有些省直部门对行业实际不了解,特别是对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出台的有关本行业领域人才评价政策不熟悉不知道,不能根据本行业特点制定针对性评价标准、开展针对性评价。三是对配套政策学习不深入、不系统、不完整,学习政策的速度跟不上出台政策的速度,政策宣传不到位,解答、执行政策走样,政策效果打了折扣。四是有些省级系列(专业)主管部门对人才评价工作不重视,不能按要求出台新评价条件标准,导致改革政策不能在全省本行业落地;五是对“放管服”改革认识模糊,有些市州为放而放,违规组建跨系列中级评委会,擅自扩大评审范围;有的评委会不按规定如期召开,有的评委会多年不开展评审工作,普遍存在不按规定备案的问题。六是甩手掌柜多、一问三不知者多、有依赖思想者多,不作为、慢作为问题比较突出,不审核不签字直接盖章上报、关系说话人情做主现象时有发生,等等。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把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同落实新一轮职称改革任务结合起来,以没有用好首先是没有学好的办法检视问题、对照检查、落实整改,以思想认识的高度、学习理解的深度、政策宣传的广度、解答办理的准度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项任务、履行每一项职责,以推动新一轮职称改革落地见效的成果检验主题教育的效果,切实让作出贡献的人才有成就感、获得感。
二、认真做好2019年度全省有效职称评审工作
(一)通过职称信息系统申报评审。
为适应“放管服”要求,加强职称申报评审科学化、规范化管理,通过无纸化申报评审、电子证书、网上查询等功能方便广大专业技术人才,我省职称申报评审管理信息系统(网址:http://www.gszcxt.cn:8000/zcxt,以下简称“职称信息系统”)建设完成,决定在2019年度职称评审中全面使用。经核准开展高校教师系列自主评审职称的各高校,也要按“数据向上集中,服务向下延伸”的要求,在全省统一职称信息系统上申报、评审。
实行网上评审后,评审通过人员将通过职称信息系统自动生成电子证书。因此,各评委会工作机构不得在职称信息系统之外的线下安排申报、评审,线下所评职称不予认可。
(二)做好职称申报、评审安排。
各评委员会工作机构要按职称信息系统申报、评审、发证的要求安排本系列(专业)职称申报、评审工作。具体安排由评委会所在部门或单位发文,主要对申报材料要求、审核时间、评审时间等具体事项进行明确,对论文不做要求或不做限制性要求的系列(专业),要明确代替论文答辩项目。可以对相关文件已经明确需要提醒注意的政策进一步强调,但不得涉及新政策规定。确需明确新政策规定的,商省人社厅同意后,由两家共同另行发文明确。申报、评审安排文件要在本部门网站公布,并报上级职改部门备案。
(三)按新修订或制定的评价条件标准评审。
未修订或制定新评价条件标准的系列(专业)暂停职称评审。修订或制定评价条件标准是这轮职称改革赋予省级系列(专业)主管部门配套政策的唯一任务,也是衡量这次改革能否在全省该系列(专业)工作落地的重要标志。2017年5月以来,省职改办通过文件、会议、电话、解读等方式先后9次督促,并多次在相关文件中明确:旧评价条件标准在完成2018年度职称评审工作后全部废止,未修订或制定新评价条件标准的系列(专业)暂停职称评审。因此,对因未出台新评价条件标准而导致2019年度暂停职称评审(包括高校教师系列职称自主评审的各高校)的,相关省级系列(专业)主管部门评委会工作机构和相关高校职改工作机构,要做好对人才的解释说服工作,并承担由此产生的全部后果和全部责任。
(四)实行备案告知制度。
备案管理是“放管服”改革后监督管理的有效手段,实行备案告知有利于督促各级职改部门准确理解和把握政策、加强规范管理、提高服务质量。但是部分市州、省直部门、省直单位,或未认真学习文件要求或错误理解“放管服”改革要求或怕麻烦,未按规定进行备案,而自身对政策理解把握不准、审核不严、工作不认真仔细,出现政策落实走样、“放管服”改革偏向的趋势,导致工作被动。必须严格按照《全省职称改革备案管理项目清单》(附件3)要求做好备案工作。具体要求见《关于职称评审中需要掌握的几个政策说明》(附件1)。
(五)发挥好“指挥棒”作用,营造风清气正的职称评审环境。
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2018年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后,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这些要求必须贯彻在职称评审工作中。
1.改进业绩成果认定依据出处。专业技术人才的论文等科研成果发表后1个月内,要将所涉及的实验记录、实验数据等原始数据资料交所在单位统一管理、留存备查。从2020年起,除自由职业者外,论文等科研成果未交所在单位统一管理、留存备查的,不作为职称申报评审依据,用人单位可拒绝推荐。
2.进一步加强业绩成果审核。对2020年及以后申报晋升职称人员,各用人单位和评委会工作机构要进一步加强业绩成果审核,确保申报人诚信、业绩成果真实、审核把关负责、所评职称名副其实、职称改革健康有序。
(1)紧盯“突击型高产量”人员。对短期内发表多篇论文、取得多项专利等成果的,要开展实证核验,加强核实核查。引导人才把业绩做在日常、把成果出在经常。未开展实证核验或经实证核验达不到质量的,可“一票否决”。
(2)注重论文质量。对论文的真假要通过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SD)和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等进行核查确认。对论文质量要通过中国知网等进行查重,论文重复率核心期刊超过10%、省级期刊论文超过20%,不按相应级别论文对待;对重复率符合要求的论文,用人单位和评委会工作机构可进一步采取送审、盲审等办法送交3名以上国内外专家进行质量确认,多数业内专家认为达不到相应层级职称论文水平的,不按相应级别论文对待。
(3)注重著作、译著水平。对著作、译著也要采取送审、盲审等办法送交3名以上国内外专家进行质量审核,多数业内专家认为达不到相应层级职称著作水平的,审核不过关的,不作为职称申报评审依据。未列入计划的教材不作为职称申报评审依据。
(4)荣誉表彰、科技奖励、项目课题、标准规范等,按《关于当前深化职称改革工作中几个具体事项的通知》(甘职改办〔2018〕24号)严格区分和审核。各类竞赛、技能比武、比赛等以各级行政部门或各级行政部门委托相关部门组织的竞赛、比赛为准审核。
3.严格评审范围。
(1)按管理权限核准的各级评委会,均不得擅自扩大评审范围。未经省人社厅授权,市州评委会不得代评省直单位、其它市州、外省和中央在甘单位人员职称。各市州不得核准或组建跨职称系列的综合性中级评委会。
(2)符合条件的公务员(包括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人员)可以参加全国统一组织的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但不得参加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行政机关中使用事业编制人员,如未纳入事业单位岗位管理,也不得参加职称评审。
(3)初级职称不再由评委会评审。
(4)实行职业资格考试的专业,不再开展相应层级的职称评审。取得《关于明确职称与部分职业资格对应关系的通知》(甘人职〔2017〕84号)职业资格者,可对应相应层级的职称,并可作为申报高一级职称的条件。获国际联盟、国际联合会等相关国际组织认证的,根据认证的等级,参考其他业绩认定相应层级职称。
(六)配合岗位管理部门做好纳入岗位管理事业单位的职称评审规划。
甘人社通〔2019〕127号已将纳入岗位管理事业单位的结构比例管理权下放。各级职改部门要积极配合岗位管理部门,着眼于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中长期发展,在保证重点、保证质量、预留一定发展空间的前提下,科学编制好本年度及未来职称评审计划,确保可持续、常态化开展职称评审。
(七)不再统一下达中小学正高级教师指标数。
根据人社厅发〔2018〕93号和甘人社通〔2019〕127号精神,从2019年开始,我省不再统一下达中小学教师系列全省范围有效正高级教师职称指标数,在各地核定的岗位结构比例内开展评审,评审结果由省人社厅、省教育厅负责报两部备案。要严格执行《甘肃省中小学教师系列高级职称评价条件标准(试行)》(甘人社通〔2018〕458号)规定的适用范围,不得将中专学校、技工学校、职业教育机构等属于职业教育范畴的人员纳入中小学教师系列评价。
(八)其它。
评审中的“四个时限”要求、“凡晋必下”、职称数额管理、初级职称考核认定、“代替论文”解释等,按《关于按系列(专业)修订或制定我省职称评价条件标准的指导意见》(甘人社厅发〔2018〕27号)执行。
三、抓紧做好2019年度县以下基层高级职称单独评审工作
在全省上下共同努力下,我省首次开展的2018年度县以下基层高级职称单独评审工作顺利完成。中小学教师等5个系列(专业)评审全省基层有效正高级职称233名、副高级职称7580名。以实际行动落实了深化职称制度改革让基层人才发展有空间、晋升有通道、作出贡献有成就感获得感的要求,在稳定、吸引、激励广大基层专业技术人才扎根基层方面发挥了人才评价“指挥棒”作用,深受基层人才欢迎。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我省将常态化开展县以下基层高级职称单独评审。2019年度评审工作,总体上按《关于首次开展我省县以下基层高级职称单独评审有关事项的通知》( 甘人社明电〔2019〕23号)进行,并把握好以下事项:
(一)按期完成评审任务。根据人社部要求,全省2019年度县以下基层高级职称单独评审工作必须在9月30日前完成。各市州、省直有关部门要统筹谋划、克服困难,按期完成评审任务。各评委会工作机构具体发文安排与本文评审全省范围有效职称要求一致。评审结束后,要在10月10日前向省职改办报送工作总结。
(二)注重向基层贡献大的人才倾斜。“基层贡献大的人才”暂按任现职时间长、认定为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内部等级岗位本层级一级岗位时间长、任现职以来业绩突出、任现职前曾获省级以上表彰或科技奖励、基层工作时间长等要素综合把握,不能单看某一要素。同等情况下乡村单位人才优先。有乡村单位的系列(专业),每年评审的高级职称中,乡村单位人才应不少于30%。
(三)让中青年基层人才获得更多晋升机会。对业绩突出的中青年基层人才,要鼓励他们按甘人社明电〔2019〕23号文第七条“把握好基层人才“双通道”晋升职称”要求,申报全省范围有效高级职称。如果申报成功,在获得更大成就感、获得感的同时,也为自己今后在更大范围流动创造了条件;如果申报不成功,还有评审全省基层有效职称兜底。尽力避免他们的突出业绩在评审全省基层有效职称使用后,不能在评全省范围有效职称时不能再使用而造成的“业绩浪费”;也要尽力避免大家都挤占全省基层有效职称岗位数额而导致全省有效职称岗位数额空缺。
(四)不再统一下达正高级职称指标数。根据甘人社通〔2019〕127号)将结构比例管理权下放的实际,我省2019年度县以下基层高级职称单独评审,不再统一下达正高级职称指标数。各级职改部门要配合岗位管理部门认真落实人社部发〔2016〕57号文件“定向评价、定向使用”结构比例单列的规定,做好评审规划,确保2019年度县以下基层高级职称单独评审工作平稳有序进行。
(五)其它。有针对基层(包括甘南、临夏州)和省、市属艰苦单位评审任务,却未出台县以下基层高级职称单独评审评价条件标准,导致该政策无法在本系列(专业)落地的省级系列(专业)主管部门,要做好全省本系列(专业)人才的解释说服工作,并承担由此产生的全部后果和全部责任。
附件1:关于职称评审中需要掌握的几个政策说明
2:关于甘肃省职称电子证书、电子表格和证书查询等有关事项的说明